相關數據證明,一個公司新聘員工的成本比保留老員工高出三倍,因此,正規的公司不會在招聘文字上故意刁難人。想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,想要得到面試機會,需要用心剖解那些廣告詞句,探尋信息背后的含義,解讀其中的奧妙。如果能夠從分寸之地里解讀出更多的信息,就意味著我們多一分勝算,在面試官面前更能淡定自如。
用詞1:精力充沛、有創業精神
可能的潛臺詞:公司或部門處于初創或高速成長期,要做好經常加班的準備。處于初創期,代表著很多事情沒有人管,一個人可能要管很多事,如果能忍耐度過這個階段,顯然會有很多晉升的機會。
用詞2:良好的組織能力
可能的潛臺詞:這不是個單純執行的崗位,組織能力代表總結、分析、協調能力,能具備這樣能力的人,至少他是一位善溝通的人,前途一片光明。
用詞3:能解決問題并有所創新,開放的心態,愿意接受新的挑戰
可能的潛臺詞:能吸收他人的意見,同時能提出自己的獨創性見解,迅速適應環境,主動積極地接受和面對不斷變化帶來的新挑戰,如價格調整,公司結構的調整。
用詞4:熟悉某些業務,精通某項操作
可能的潛臺詞:熟悉是你必須了解的,你可以不必知道細節末節,精通代表你必須是這行的專家。
用詞5:“一般需有”或“特殊情況可放寬”
可能的潛臺詞:招聘公司在留有余地,因此還是可以嘗試投遞簡歷。不過,當前任務就是要使公司相信自己屬”特殊”而不是”一般,在簡歷中秀出”不一般”的才能、經歷和水平吧。以往某職位一般需求大專學歷,唯廣告中明確一般學歷及經驗即可,其實,除非申請人擁有豐富經驗或表現特別突出,否則難以錄取。
用詞6:急聘”或“大量求聘”。
可能的潛臺詞:借助廣告大量吸納新人,在錄用后的短期內再淘汰不適合的員工。本來“人揀你,你揀人”實屬無可厚非,但是打工仔切勿胡亂申請,以免上了“使用廉價勞動力”的當。
總之,公司背景、企業文化、老板的領導風格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潛臺詞的精準性。中國的語言很復雜,因此,了解一些招聘要求中的潛臺詞,會對自己有效投遞簡歷大有幫助。